孔子说:「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」意思是说:「人要履行仁义道德,只能凭自己的行为去做,难道可以靠其他人吗?」,这种精神亦适用在脱贫问题上。人要真正脱离贫穷的境况,只能凭自己的努力,而非单凭其他人的援助。
社会上有人处于相对贫穷的境况,通常有两类因素:一是社会因素,二是个人因素。近年,香港的政客只强调贫穷的社会因素。他们把贫穷的原因完全归咎于社会制度的不合理,以便凸显他们存在的价值──带领人民去改造社会。如果人民知道凭自己的努力也可以脱贫的话,就不愿随便投靠政客了。若是这样,政客就不易有足够的筹码去夺取他们的政治权力了。
我并不反对从社会的角度去研究贫穷问题,本栏就不断批评社会在首次分配上的不公平,并认为这是贫富悬殊的根本原因。然而,要改造社会并不容易,不知要等到甚么时候才能达至。因此,这一代人要脱贫,基本上仍得凭自己的努力。
政客所能够做的,主要是劫富济贫。这主要是透过二次分配,由政府去做。由政府征税,筹集资源,为基层提供更多社会服务。但由政府提供的免费午餐,只能一视同仁,不会特别帮你活得比其他人更好。结果政府帮的人愈多,就会有愈多的人处于相对贫穷的境况。处于这种境况的人难免会有不满,因为无论政府为他们做了多少,他们仍处于社会的最底层。
因此,透过政府提供的福利,只能令人脱离绝对贫穷,而不是脱离相对贫穷。要比其他人活得更好,就只能靠自己。劫富只能救济穷人一时,而不能长远令人脱贫。
中共搞农民运动时,就是以「分田分地」作号召。结果,把地主的资产共了之后,生活确是好了一阵;但「穷棒子」以为已扭转乾坤了,竟然去搞人民公社,把生活弄到比有地主剥削的年代还不如。
现时香港也有人以为,只要打倒地产霸权,把商人的暴利拿出来重新分配,香港的穷人就有好日子过。这和中共斗地主,分田地,无多大分别。但世界真是这么简单吗?凭群情汹涌时订出来的政策,真的可以为香港带来长治久安吗?
其实,在香港做穷人已比很多地方好。现时,不但内地的穷人喜欢来港,东南亚、非洲,以至拉丁美洲也有人来了。他们有些只能来港做地下居民,没法享受福利,但仍觉得香港有机会,偏偏是香港人自己感受不到。
香港的基层有公屋住,有接近免费的医疗服务,还有涵盖甚宽的综合援助,基本生活已有保障。此外还有十二年免费教育,读大学可以贷款,有足够的途径去提升个人能力,要在香港脱贫,「由己」的路还是可行的。人们觉得这条路比以前难行,这是因为现时香港的穷人已非处于绝对贫穷,向上改善的空间已经不多。这个问题很复杂,不能单凭换个政府就可以把问题解决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