梁振英建议重组政府架构,增添两个副司长职位,以及新设两个政策局。重组需要政府额外拨款,议案正等立法会通过。
反建制派觉得重组没有必要,打算重施拉布故技,让重组方案胎死腹中。因为,今届立法会余下的日子不多,而架构重组议案亦远比议席出缺方案复杂,即使不采用上次那样拙劣的拉布方式,循正道提出质询与进行讨论,只要几个议员参与,也可以把时间拖延,令议案没法在本届立法会通过。
按现时的议事规则,「当立法会任期完结或解散时,未完成事项即告失效。」那即是说,下届立法会不能承续今次未完成的讨论,而是要把整个程序由头开始过。
新政府七月就要上台,但下届立法会九月才改选。梁振英很可能要面对一种情况,就是在刚上场时,未能以他心目中的理想架构去运作。特区政府虽不至于因而无法运作,但他原先物色好的问责班子人选,却可能没法上任。有些人可能因而失去信心,选择打退堂鼓。这对新政府无疑是一项沉重的打击。
建制派对此非常紧张,正尽全力护航。他们担心,如果新政府未上场,就让反建制派灭了威风,以后施政一定倍加困难。不过,以目前香港的政治形势来看,建制派紧张也没有用,风已满楼,雨还能不落吗?
然而,世事会不断演变,坏事会变好,好事亦会变坏。若然反建制派今次真的得逞,对他们未必是好事。因为,反建制派一向的做法都是为反对而反对,而且往往不顾后果。但由于立法会由建制派控制,反建制派的主张大都没法成事,以至市民都没法知道他们的主张会有甚么后果?所以对他们还可以有很多幻想。
现在,反建制阵营里多了一个策略水平较高的黄毓民,令反建制想做的事有时会得逞。这对他们表面上是好事,但亦会变成坏事,因为当市民能把事情看清楚后,始作俑者就得自食其果。
现在看来,无论民主党与公民党都缺乏独当一面的政治领袖。黄毓民无形中已成了反建制派的旗手,民主党与公民党都被黄毓民牵着鼻子走,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定位向人民力量靠拢,行动愈来愈激。
然而,香港的主流民情并非那么激进。一般市民并不想瘫痪立法会的运作,亦不想非要令新政府成为跛脚鸭不可。但如果泛民中的主流也跟着黄毓民一起去偏激,他们就会失去主流市民的支持。
政治光谱的最左端,出不了多少个议席,反建制派如果都往这边挤,结果只会互相残杀,把政治光谱中段的空位,让了给建制派。因此,泛民今次虽有机会阻挠政府架构重组,但付出的代价可能很大。九月立法会选举,结果将会揭晓。
评论